说起来,初晴虽然对寺庙这种地方相当的忌讳,但对在寺庙里住过十年的这个表姐,怎么说都在心里给了一份恭敬。
那种地方,日子肯定是很清苦的,她能那么奇怪的在上面呆十年,实在是了不起到了极点。
后来在中秋节之前陈晓燕又来看了她一回,表姐妹俩在姬家大花园里转了一个多时辰,主要是初晴带着陈晓燕逛了姬家的荷花池周边。
初晴边走边很好奇的问:“阿蛮表姐,你们在寺庙里的时候有肉吃吗?”
陈晓燕笑眯眯的看着她说:“肯定是有肉吃的呀!没肉吃我们怎么能待那么久?我们又不是出家人。”
初晴是真的没有想到,因为她几次去寺庙的时候都只能去五观堂吃斋,还以为寺庙里除了斋就没有别的吃食。
这回阿蛮哈哈大笑,这次看起来才像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少了那份端庄自恃:“原来你一直以为我们就是吃斋呢。怎么可能呢?我们根本就不是住在居士住的院子里,而是寺庙旁边另外有房子,专门供给出家师的眷属上山时住的。
里面有专门伺候的婆子,还有年轻一点的媳妇,自然每顿都供应肉食,和家里吃的差不多,一日三食。
早上寺院里敲完了晨钟,我们跟着就起来了,出家师们做完了早课,那时候天已经大亮,就吃第一顿斋饭,早上那一顿多半是吃斋饭的,晌午和晚食不和他们一起吃,我们就在外面住的附院里用的。”
初晴完全为自己的无知张嘴结舌,她这段日子一直以为人家在寺庙里就是吃斋,或者念佛,心里还一直想那么无趣的生活,他们都坚持了那么久,确实是了不得的人。
陈晓燕一边笑一边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初晴:“你怎么那么老实啊?其实我们大半时间都是在外面游学。我且问你,一般的闺阁女子是不是大多都像你家大伯母这样的人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本来是由功勋起家的人,最后除了长子承爵,其他的公子怎么样呢?也只能去参加每三年一次会考,由此博个前程,你说这样在家里呆着有什么意思呢?活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有看到,就看到后院这一亩三分地。
我们家老爷老太太可不是这样的人,除了希望儿女能学好,更加喜欢的就是大家都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要白来这个人世上转一圈。”
初晴更加的不明白了:“那为什么你们家还要嫌弃我母亲呢?”
陈晓燕一下子被问住了,打了个嗝瞪,笑道:“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我问过了家中长辈都不肯告诉我。对了,你什么时候可以去我们家做客呢?老太太还问起你。”
初晴心里想,问起我有什么用?不正儿八经的来接人,光是一个小姑娘一次又一次的跑过来,这能算什么正经亲近?
或者是外祖母这个人要面子,所以才死活不肯认自己了,这段日子她已经做好了独立自主的准备,认不认的也已经感觉没有关系了。
每次当这个表姐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她都赶紧的把话题避开,不管怎么样,自己父母去世以后,外祖母家的冷淡还是伤害了她,尤其是那种时候,特别让人能记仇,仇恨都浸到骨子里去了,一时半时很难打开心结。
原来,现在很多世家子弟和贵女,也经常会被大人送到寺庙或者道观里住些日子。
并没有犯什么错,就是像习字一样,有意识的培养小孩子的定性,让他们以后在安静的环境中能够不受打搅。
两个人谈了不少的话,后来眼看着到了饭点,老太太让人来招呼陈晓燕留饭,叫她们姐妹姑嫂全部到老太太的明堂里去吃。
等到开饭的时候,初晴呆了一下,偷偷看了表姐一眼,显然他们两个都有点吃惊,吃惊于这顿斋饭。
老太太可能是为了尊重客人的生活习惯,竟然安排的全部都是素菜,每个人一张桌子,就像出家师过堂似的,只不过虽然是素食,但是做得很精致,品相不错,品种也多,一看就是专门用来待客的,下了功夫的。
初晴握着筷子看着自己桌上的饭菜痴痴的笑了起来,导致老太太一脸的不高兴,撇了她一眼。
意思是你笑什么笑,没规矩!
老太太和蔼可亲的望着陈晓燕说:“阿蛮是吧?我让他们专门整治了素席,就是怕你吃不惯我们家的饭,也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就随便用点吧。”
国公夫人站在一边伺候自己的婆婆,一直都在笑,差不多嘴都快笑歪了,偏偏陈晓燕还是不得不说了一次老实话:“其实老太太不必如此,我们也吃肉的,就是在慈云寺也吃肉。”
老太太瞪大眼睛看着她,简直不敢相信似的,好一会儿才有点尴尬的问:“那么这个菜吃得习惯吗?不行我让他们换掉。”
陈晓燕笑道:“很吃得习惯,味道与我们家的不一样,感觉还要更好吃一些。”
世子夫人说:“隔锅香嘛!十家锅灶九不同,我也喜欢吃亲戚家的饭。阿蛮你以后要常来呀!去不了云州,你就把这里当成晴宝儿的家,我们也都是她的家人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