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现在的眼神极好,可以看到一两里之外的熟人的面目,她也完全能看清前面那些姑娘们的名字。
皇后娘娘见坐在身边的小姑娘一个劲的朝那边望,很小声的问她在看什么:“怎么?在看你们家的姑娘们?”
初晴笑道:“怎不见第一美?”
皇后娘娘眉头跳了一下,方才淡淡的笑了一声说:“第一美吗?你是想看到杨尚书的小妹?她既然已经被陛下赐了婚,只能安心的住在家里备嫁,这种地方自然不能来了,往年就是因为她来得太多,闹得皇家兄弟不和。”
初晴听了这话有点尴尬,自己也是被赐了婚,为什么又来了?这话听起来挺矛盾的,所以有些脸红的低下了头。
娘娘见她如此,心情又有些愉悦了起来:“你跟她当然不一样,你是我正经的媳妇,我不过就是叫你来看一眼,以后多熟悉这种地方,看看这些宴会是怎么用人用地的,你可不要跟我多心。”
初晴赶紧的说:“初晴不敢,也不会,谢娘娘提点。”
宴席过半的时候,有人开始一个个到前面的小台子抚琴吟诗绘画的用来佐餐,初晴看到是一个接一个的世家小姐在那儿献舞献歌献弦乐,便明白,自己刚到国公府的时候,老太太说的那些话。
老太太当时非常嫌恶的说:“瓦楼青舍的那一套,被人当做正经的本事学来乞讨别人的欢心,偏偏就因为学的时间短暂,不是献美是献丑。真是世风日下……”
据说老太太是没有一点儿才艺的,就是会做一手好针线,会煮瓦罐子饭,那瓦罐子饭煮得非常的好。
做那个东西非常考验功力,把米淘在瓦罐子里,煮到一半的时候,米汤逼出来,然后把瓦罐子放在火上慢慢的烘,烘不好会糊了或者干了,就要白白浪费那些珍贵的米,可以用来做瓦罐饭的,自然都是极好的米。
听说国公府的老太太年轻时候大字不识一个,就凭她把饭菜弄得好,得了国公爷的心,收了房,国公夫人无所出,又早早的因为心气郁积的毛病去世了,最后国公爷想尽一切办法把她扶正,得了诰封。
初晴魂飞天外的想着这个问题,这些小姐的琴实在是很差,就算是勉强也让初晴听不下去,她的两个哥哥不论出来谁都比这些人抚得好,就这样的才艺,也值得卖弄,初晴实在是觉得很尴尬。
她因为见过了大风大浪,自然对小水洼没有什么兴趣,然而这些小姐们都还很小,大部分都是十五六岁,并不是从小抚琴的,就是因为杨晚牧在这种宴会上用抚琴吟诗大出风头,这些小姐才把女红之类搁置一旁,学起了偏门的东西。
因为是这两年才开始的,进展自然不会太快,能流畅就不错了,还想要精神饱满,神形具备,那是不太可能的,半道上学来的,怎么可能跟真的喜欢这种东西的人相比呢?
皇后娘娘见一个少女弹过了琵琶以后,身体不动的问初晴:“你也会这些对吧?”
初晴道:“小时候喜欢,学了一点儿,喜欢而已,没有十分认真。”
娘娘笑言:“若是喜欢倒也学得,左不过用来陶冶性情,如果真的把它当回事,恐怕是误己害人,主持中馈的夫人王妃,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悦己怡人,那都是小星们干的活儿,给人缓一缓情绪用的,可别太当真了。”
初晴答应了,她自然知道老派的夫人们其实对这个事情完全是不以为然,因为她们从小学的就是怎么样做好家务和针线以及怎么样才能当好主母,管好一大家子的衣食住行,哪有闲工夫整天来卖弄这个。
只有娶自青舍瓦楼的姑娘,才有这样大大卖弄的本事,因为人家从小就是学这个的,怎么样能同日而语呢?
男人们都只随便听一听,从来不把听曲当成正经事,只是茶余饭后的小消遣,夫人们也就从来没有什么危机感。
可现在不一样了,皇子们都喜欢多才多艺的小姐,都是二皇子这种自觉高雅的爱好惯出来的。
如果是一个碳面恶形的人坐在那里抚琴吟诗,别说让人喜欢了,只怕很快人们就要把这一行当当成一个耻辱。
这么快让名门贵女们硬着头皮学来的讨好人的东西,不过是因为那个第一美人因此成了第一美人。
美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会被宽容和爱慕着,只因为其容貌的可人,那么不管她干了什么,立刻就会成为同类模仿的风向标。
初晴还在国公府里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事情给摸得透透的,因有逍遥王的四个大宫女不断的在旁边暗示她,那杨晚牧不管怎么样都是逍遥王的心上人,将来可一定要让着人家,躲过一波风头再说。
初晴现在觉得皇后娘娘脑子是最清醒的,所以忍不住问她:“那个杨小姐是真的很美吗?”
娘娘稍稍偏头看了她一眼,倏忽一笑:“怎么?你现在就那么不自信了?老实说我虽然见过她,不过是很恍惚的几回,也没记住她的长相。可见她确实没有你好,何必把她当回事,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你只管像平常一样的过日子。有一种小动物,遇到危险就把自己团成一团,滚得远远的,明白了没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