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卫生院,中医科。
“方姐,这什么情况?”
“怎么把门诊室旁边的储藏室给清空了?”
“我听说是院长吩咐的。”
“这个啊,早上院长跟医生们说了,要增设一个体检室。”
“啊?体检?中医体检?”
“这怎么体检?”
“傻啊你们,当然是脉诊啊。”
“那收费呢?”
“这就不清楚了……”
“……”
一大早,中医科就开始有了动作。
不仅将门诊室旁边的储藏室给清了出来,还挂上了体检室三个字。
这一幕也是让几个护士大呼诧异。
中医体检,这还是她们头一回听说。
关键现在她们院里要付诸行动了。
院长办公室。
袁杰、秦风、周兴昭,三人都在这里。
“秦风的改革方案想必你们都已经看了,体检室今天也正式设立,目前呢,就暂时先让袁杰顶两天。”
“一开始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人过来,而且我们现在初步制定的价格是一百块一次,老百姓可能一时半会还无法接受这个价格,不过后续我们会根据反馈来重新制定价格。”
“另外秦风说的那个直播,我觉得还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病人的隐私我们该如何保护。”
朱振华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秦风的改革方案交给他没几天,他就已经开始大刀阔斧地整改了。
同时对于秦风未曾考虑到的一些细节,也拿出来进行探讨。
“院长,我是这样想的,直播的时候关闭评论和打赏,同时镜头只对准医生,不让病人出镜。”说着,秦风从兜里拿出来一个仪器,“同时呢,我还想借助物联网功能,这是我在同学那买的人脸识别信息采集器,第一次采集的时候需要手动填写信息,并录入照片,相对麻烦一些。”
“但是在录完之后,以后病人来我们卫生院,看病就简单了,甚至都不用到大厅挂号,直接排队过来,进入门诊室通过感应器,信息就能直接从医生的电脑上弹出来,如果是第二次过来,那么医生在录入第一次诊疗的信息后,也会有详细记录,这样一来,我们在看病的时候,既能保护病人的隐私,又能节省双方的时间,还能把看病流程简单化。”
“当然,不仅仅是门诊室,后续我们还可以在药房装上这种感应器,当医生开药之后,直接输入到电脑中,病人去药房站在那经过人脸识别后,药房就能将提前准备好的药交给病人,等等。”
袁杰和周兴昭一听,顿时两眼放光。
这个物联网结合医院的法子,的确是一个亮点。
很多大医院其实就有这种功能,但并没有做到人脸识别这种程度,比如松江市中心医院。
还需要病人拿着一张卡去刷,刷的时候还要输入电话号码。
不仅如此,在排队的时候还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信息,有急事也不能走,否则医生或者护士在叫不到你的时候,就会把你略过,让下一个人上。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去医院,一个人根本把病看不好。
排队检查、排队拿药,等等,年轻人尚且都晕头转向,更何况老年人。
秦风这样的构想,就是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病人排队等待的情况。
你要来看病,录了信息之后,除了钱,你什么都可以不带,进门诊室的那一刻,医生就知道了你的信息。
给你看完开方,你也用不着急匆匆地跑去拿,只要经过人脸识别,药房就会把提前准备好的药给你。
关键就在于,对很多不识字的老年人,也非常的友好。
饶是他们两个作为医生,也不得不感叹,秦风这个举措,真的对病人格外利好。
“这个注意不错,不过挂号还是不能取消,否则会有不讲素质的人插队。”周兴昭道。
“嗯,周医生这个考虑很好,秦风,你说的这个人脸识别信息采集,今天能弄好吗?”朱振华道。
“可以,我同学可以远程给我们的电脑装系统,不过就是得麻烦护士长组织一下,在大厅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了,这个工作相对麻烦一些。”秦风道。
“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伱只需要做到你的部分就行,剩下的我来安排,还有没有人要补充的?”朱振华问。
“我没有。”袁杰道。
“院长,目前我还在学习阶段,恐怕还无法坐诊。”周兴昭道。
“嗯,既然你愿意学中医,那就好好学,坐诊的事有秦风。”朱振华道。
对于周兴昭,朱振华改观了很多。
倒不是因为他开始学中医了,而是以前的周兴昭思维太故步自封,从根上就不相信中医那一套东西。
说实话,作为一个医生,医术只是工具而已。
只要是对病人有利的东西,医生都应该尝试去用。
朱振华是中医出身,他也感叹中医的不容易,一心希望中医能够振兴。
可这并不代表他就排斥西医。
“那就这样,时间不早了,都去忙吧。”朱振华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