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尸房中,柳青已经收集了一小撮颜色有点泛黄的白色颗粒,仔细观察。白灵端来一盏油灯,放在近前,问道:“这些是什么东西?”
柳青开口道:“如果我猜的不错,这是盐!”
白灵惊讶道:“也就是说牛二搬运的货物是盐?”
柳青继续说道:“而且看这盐的成色应该是转运各地的官盐无疑。”
白灵立刻联想道:“那这和我们调查的私盐案会不会有关系?”
柳青沉吟不语,脑海中回忆着前些天查看的大周地舆图。大周共分十六个相当于前世的省级行政区,而汉安县就地处相当前世江苏西北部靠近安徽的山区中,而这块区域在大周叫两淮布政使司。
两淮布政使司地跨前世的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和前世的行政区划完全不一样。布政使司的长官为巡抚,掌管全司辖下军民事务。同时还设置了两淮巡盐御史,掌管盐务。
汉安县的官盐都是从就近的盐场转运来的。具体办法就是官府给他们认定的商人开具盐条,商人凭借盐条去盐场领盐。这种办法省去了官府贩运的环节,开始的时候的确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但是也出现了麻烦。由于官府只供盐,贩卖完全交由盐商,那这盐价完全是由盐商自己定,结果各地盐价不一,导致一团乱麻。
最后朝廷得知这个情况,才传下旨意,在每一府、州都设下司盐官,根据当地情况统一制定盐价。
柳青前几天到汉安县中卖盐的店面看过,每一斤盐大约是在十文钱左右。这个价钱对于现代来说,是十分昂贵的,一般的百姓根本吃不起,所以才有了私盐的贩卖。
一斤私盐的价格一般会低于官盐。不管在哪里,低价的东西总是会受到市场的欢迎,所以贩卖私盐的利润一直很大。
柳青明白,其实从表面上来看,私盐似乎更符合百姓的利益,但是从更深处去想,私盐贩卖猖獗害处更大。私盐低价贩卖,官盐必定被挤出市场,没有利益,官盐运转秩序必定崩坏。
而私盐独占市场,必定也会趁机涨价,没有官府制约,价格甚至会高出官盐更多,到时候可真的就是民不聊生。另外,私盐往往来路不正,在量上远远比不上官盐,久而久之必定会因供给不足,造成盐荒。
“柳大哥,你在想什么?”白灵在一旁看见柳青盯着油灯不说话,开口问道。
柳青回过神来说道:“看来这个案子牵扯越来越大了,我隐隐感觉这私盐贩卖绝不止出现在我汉安一地!”
白灵笑道:“你不是早就有这种感觉吗?”
“嗯?”柳青疑惑,白灵继续说道:“要不然你前几天干嘛要将这个案子上报上去?”
柳青明白过来,笑问道:“那你可就想错了,你可知巡盐御史有何职责?”
白灵摇头,柳青继续说道:“两淮巡盐御史掌管一司之地的盐务,其中就兼管处理各地的私盐案件。所以于规于制,这件案子我都要上报。”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柳青想也不想就回答道:“当然是继续查下去。按照惯例,府里的司盐衙门会责令底下官府限期查处上报。”
白灵白了他一眼,道:“我当然知道要继续查下去,我是想问你怎么查下去?”
柳青笑而不语,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头。然后转身拿起桌上的衣物,重新给尸体穿好。
白灵摸不着头脑:“头?喂!你到底什么意思啊?”
外面已经风停雨歇,道路经过大雨的冲击,泥泞不堪,二人行走在上面发出一阵阵的“渍渍”声。
“到底什么意思,你说不说?”半路上,白灵一直追问。
柳青停下脚步问道:“你真想知道?”
白灵点头,柳青凑近她的脸庞轻轻说道:“意思就是——自己去想!”说完哈哈一笑,朝前走去。
“你……”白灵反应过来,狠狠地跺了跺脚,快步追上他道:“你耍我!”
“没有。”
“就有。”
……
一夜无话。
清晨,初生的朝阳缓缓升起,大街上渐渐有了人影,街道贩卖吆喝的声音不断传出,整个汉安县城又热闹起来。
县衙中,一群捕快站成整齐队列立在院子中,李文甫见人都到齐了,吼了吼嗓子,来到前面喊道:“今天又是新的一天,按照县尊所说,新的一天要有新的气象,就像县尊大人教诲的,曾子曰,我们要三、三……”
底下一阵哄笑,有人喊道:“头儿,县尊大人是说的吾日三省吾身!”
李文甫老脸一红,本来想学柳青引经据典,没想到却忘词了。不过很快镇定下来吼道:“老子会不知道吗?我就想考考你们,不错,看来县尊大人前几日的教诲你们是记住了。”
底下的捕快们不由撇撇嘴,李文甫继续说道:“不过这是前几日的教诲,昨天我可是又有幸接受到了县令大人的教诲,自从听从了县令大人的教诲,我可是那什么一下灌顶,心中一下敞亮起来,感觉人生一下有了意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