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从来都没想到过,她只不过是随口一说,灵芝拿着个罐子找到阿松伯要他帮着编织一个藤壶。等到那个精致的藤壶出现在阿松伯面前时,阿松伯顿时开启了疯狂的竹套技术。
比如陶碗。
不论大小,他也会做一个竹套套着。
姜雪一试,还别说,这玩意竟然还有隔热的作用……
很快,部落里的陶器大部落都被阿松伯编织了各种精美绝伦的竹套套了起来。
看着这误打误撞的一幕,姜雪有些哭笑不得。
她从来都没想过,自己只不过随口一提,竟然还有这么牛逼的功效。
不过看在阿松伯他们编得欢的份上,她也由着他。
这毕竟是人家的爱好,人嘛,即便是做条咸鱼也要做最咸的那条,何况他们本就做不了什么体力活,在部落里做做手工,在打发时间的同时还能让人觉得不那么无聊和没用。
有了建各种窑的经验,石灰窑仅仅只花了半天的工夫就建了起来。
石灰窑建起来后,他们当天就拉了木炭来烧石灰。
他们在听到姜雪说有可能会出现灰尘漫天飞舞的情况,依然采用土砖封门的方式。
等到他们将石灰送到姜雪面前的时候,不过才过了四天。
姜雪大喜过望,连忙开始用石灰来做纸。
这四天,姜雪也没闲着,她早就将那些原料煮了一遍,就等着他们的石灰了。
现在石灰终于送过来了,姜雪自然更不可能闲着。
石灰水池子就在竹屋旁边挖了个坑,将石灰倒在坑里,再注入清水。
最后才将经过蒸煮的原料都丢进去泡着。
这玩意要泡多久,姜雪没经验,不过经过这几天的打凿,阳九他们已经做了两个大型石臼。
阳九被人孤立,他的那个自然没做出来,但他这几天总是独自一人忙活到半夜,累了就一个人睡在竹屋里。
对此,青石大娘很有意见。
自从姜雪搬到排屋去了以后,独栋的屋舍也分了他们娘仨一栋,但她总觉得和阿二阿三住一个屋子不习惯,又搬回了竹屋住着。
他们一个徐娘半老,一个是愣头青,两个原本就八杆子都打不着一块的忽然要住在一个屋子里,青石大娘总觉得奇怪。
至于哪里奇怪,她也说不上来。
阳九也只在竹屋里住了一晚,第二天,青石大娘就让人将竹屋的门改造了一下,加了个门栓,她吃了晚上进了竹屋,将门栓一挂上,阳九进不来,她也能安心睡一个好觉。
阳九什么话也不说。
青石大娘怎么做,他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在姜雪孜孜不倦的攻势下,纸很快就被抄了出来。
刚抄出来的纸还要经过暴晒,彻底晒干后才能揭下来使用。
看着这一张张新鲜出炉的纸,众人都啧啧称奇。
“阿雪姐姐,这就是纸吗?好漂亮啊!”
姜雪嗯了一声:“对,这就是纸。”
她满心欢喜的揭下一张晒干后的纸,细细的摸索着。
这纸虽然不及后世那么光滑洁白,但用来做书写用,也是够了的。
她交待阳部落的奴隶们:“以后就按这个方法做,如果你们能将纸再改进一下,使它们更光滑更白的话,我就给你们一个奖励。当然,这个奖励不能太过份。”
阳部落的人眼睛一亮:“真的?雪巫,你不会骗我们吧?”
姜雪笑道:“你放心,我雪巫说话向来算数。”
其他的他可能保证不了,但给他们一个不太过份的奖励,她还是能做到的。
接着,姜雪本着不浪费的前提,将纸裁成了合适的大小,再将它们订成册子。
现在好了,部落里终于有纸了,她再也不用去系统兑换了。
然后,她找到了阿松伯:“阿松伯,这几天你就告诉我部落里以前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吧,我将它们都记录下来。”
阿松伯豪爽的将手一指:“这个简单,你去山洞里看看就一清二楚了。”
姜雪哪里懂他在绳上打的结到底是什么意思。
她干笑一声:“阿松伯,这样吧,将那绳子都拿出来,你说,我来写。”
一提起写,姜雪一拍额头,呀,纸有了,这笔和墨都还没着落呢!
不行,既然是文房四宝,那就自然缺一不可。
“我这几天一定要找到适合做笔杆的竹子来!”
姜雪暗暗给自己下了一个小目标。
这个目标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了。
之前她就将这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头都跑过了一遍,确实是没发现合适的能用来做箭支的竹子。
而做来做笔杆的竹子,和做箭支的竹子其实都差不多大。
找到了的话,那将来弓箭手们的威力就会更上层楼了。
如果实在找不到的话,那就只能用木头来削,再用钻子在木头上钻个大小合适孔。
到时候将动物的毛发束整齐塞进去,能起到一个书写的作用,也算是一杆笔了。
只是这墨汁就有点难办了。
好在她手上有《天工开物》这本神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