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才的乡试水到渠成,自然就成了一个举人。
他打算一鼓作气考一下府试和殿试。府试和殿试比起童试和乡试来说,多了一条奇怪的规定,那就是府试需要本人出生地的县令推荐,以及考殿试需要本地知府推荐。
这样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普通的杂鱼上升的渠道,至于有家境和本事的人不属于这个范围。
苏秀才家在京都,京都的府试比起其他地方来说,看重的是家世,而不是能力了。毕竟全国的才子都会到京都殿试,到时候最不缺的也就是人才了。
“爹爹的家原来是京都的啊。”苏巧儿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确实十分惊讶,因为自己一直活在小村落,并不知道自己爷爷奶奶之辈。
“京都很大,我们在偏远点的地方。”苏秀才面露怀念,“我几年没回去了,当年你军军叔救下我,为了报答他,他让我在村里教书几年,然后我对你娘亲一见钟情,便在那定居了。”
“爹爹为什么这么多年不想回家?”
苏秀才看着女儿,摸了摸她的头道,“爹爹的家很大,我虽说是第一任主母所生,但我的娘亲早以去世,家里的主母又待我不好,便想着行侠仗义,一走了之。”
“爹爹这么就轻易放弃荣华富贵?真是男子汉啊。”
“这话肯定是那若男妮子教你的吧。”苏秀才听出来女儿的一丝丝嘲讽。
苏巧儿笑了笑,马车虽说颠簸,但看着远处富丽堂皇的山庄,隐隐有些兴奋,毕竟是个小女孩,几十年来以为自己是个癞蛤蟆,忽然变成天鹅,当然会高兴。
当一家三口走到巨大的门前,金碧辉煌的大门让苏巧儿闪了眼。
“二公子,主母说了,您走偏门就好。”一个老管家过来接送。
“下马威么?”苏秀才暗自叹了口气,道:“走吧,偏门也就偏门。”
苏巧儿一直以为这些事只会发生在若男的故事里,如今被自己碰到,原本的激动瞬间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嘲讽。真以为苏秀才愿意在破烂的村里教书?父亲能面对县令那样委曲求全,丝毫没有文人的傲骨,八成就是这个可恶的夫人搞的鬼。
“我父亲呢?”
“老爷去上朝了,可能晚些回来。”
“可有准备房间,我的妻子和女儿也来了。”
“二公子莫要担心,这些事,主母早就安排好了。”
苏巧儿笑道,“主母神通广大,什么也知道啊。”小女孩尖牙利嘴,满满的恶意。
“小姐说笑了。”
苏巧儿得势不饶人,刚要继续说话的时候,苏秀才摸了摸她的头,说道:“巧儿不要这么强硬,别那么没礼貌?要叫奶奶,而且她和老管家不一样的。”
对啊,为难一个下人干嘛?想到这,巧儿也就安静了下来。
之后的路就不用母女二人陪着了,她们被安置在一处偏房,就算是一个简陋的房间,也比在村里奢华百倍,看似四季分明的京都,竟然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苏巧儿也慢慢被新奇所吸引。
苏夫人倒是一脸愁容,坐在椅子上一会,又站起来走几步,然后时不时看着外面,就等苏秀才回来才能安心。
苏巧儿也不劝她,坐在一旁的秋千上玩了起来。
正当她心情舒畅的时候,有一伙人风风火火过来,为首的是两个公子哥,华袍锦衣,穿金带玉,雄赳赳气昂昂。
苏秀才来之前介绍过家里面,她有个大伯,是夫人的孩子,大伯有两个孩子,分别叫苏玉珏,苏玉铭。
苏巧儿也不慌,从秋千上下来,款款有礼,“小妹苏巧儿,见过两位哥哥。”
两个少爷虽说锦衣玉食,但毕竟是书香门第,礼数还是得周全。
“在下苏玉珏,
在下苏玉铭。”
“见过伯母,见过妹妹。”
苏夫人应了几声,然后就左顾右盼,活脱脱一个农家妇人,惹得二兄弟开始偷偷笑。苏巧儿读书听曲子,再加上若男有意无意的说故事,也明白,自家娘亲做得不好,她自从到了这大宅院就开始手足无措。
若男不想被嘲笑,于是挺起勇气,“两位哥哥站在门口干什么,进来坐吧。”一副主人模样。
二兄弟虽说长得差不多,但仔细区分还是可以看出来的,英气一些的是哥哥苏玉珏,有些唯唯诺诺的是弟弟苏玉铭。
苏玉珏双眼一挑,道:“妹妹可知道苏家的规矩?”旁边的仆人听到苏玉铭说得话,也是一脸震惊,仿佛在说,好像不是这样吧。
苏巧儿历来打架闹事,何尝会怕几个书生,稍微一猜,就知道,肯定是那个夫人让这两小子来传话了,“我和娘亲初来乍到,确实不知有什么规矩。”
“我娘亲说,你娘来了,也不知道问候主母和嫂嫂,就一个人坐在院子里。”苏玉铭怯生生地说话,声音比起那个哥哥来说,好听多了。
果然,一听这话,苏夫人就开始慌了,紧紧握住苏巧儿的手道:“那就请两位侄子带路,我去问候问候主母和嫂嫂。”声音的慌乱让眼前的兄弟眼神里充满蔑视与玩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