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华夏风的热度居高不下,无数乐评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各大平台。
第一个吃到螃蟹的博主麻辣天王此时正坐在电脑前不断刷新着围脖的数据。
【华夏风:时代的创作】这篇文章正是他发布的。
短短几个小时内,他这条围脖的数据极其耀眼。
而后来者的所有流量都绕不开他。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红利。
随着剖析《清明雨上》的人越来越多,这首歌摆在明面上的价值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只是,目前尚未有人站出来表示自己分析出其背后的创作灵感。
《清明雨上》的曲谱在华夏音乐网的官网是可以下载的,不过需要单独购买这首单曲。
麻辣天王深知自己顶多算一个略知一二的业内人士,蹭热度时也仅仅浅层次分析了《清明雨上》的表层内容。
所以他在等,等某位业内真正的大神破译华夏风的核心。
无数人也和他一样,在焦急地等待中。
此时,苏琅这一名字作为一个话题已经空降热搜榜首。
等到了晚上的时候,一篇脖文悄然出现,以燎原之火的形势迅速蔓延。
【天才或是疯子:浅谈华语乐坛新秀词曲人苏琅。】
这是一篇关于苏琅的报导文。
文章前半部分从苏琅的《消愁》开始,一直到昨晚的《清明雨上》结束,讲述了一个天才横空出世,横扫八荒的故事。
苏琅认真地读到这里之后,向林岚笑道:“你还别说,这些东西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我都以为我就是这样的了。”
“这些都不是重点,这篇文章明显就是冲着你来的,后半段才是杀招。”林岚揉了揉脑门。
苏琅点点头,继续看下去。
【然而,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对苏琅这个名字和这张脸熟悉。
据笔者调查发现,有关苏琅的信息最早出现在去年七月,以黑户流浪汉的身份被某知名女星救助……
更早地的信息就再也找不见了,仿佛这个人是凭空出现的一样。
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曾收容苏琅的救助站的内部人员表示,苏琅在救助站期间通过配备的阅览室自学成才,之后没多久便搬出了救助站。
据悉,今年年初,苏琅和姜琳回到蓟城之后,便置办了房产,还合伙创立了琳琅工作室。
很难想象,曾经是黑户的一个年轻人,究竟是怎样做到不到一年时间内摇身一变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流量王者。
……
这一切,究竟是不是炒作?
……
他究竟是当之无愧的天才,还是攀上明星之后想要火的疯子,或许只有时间能带给我们答案吧。】
这篇文章的发布者明显是一个新建的围脖账号,却在十分钟不到时间里便被顶上了热搜。
一开始评论区还有不少水军把控话题,等后面无数自来水涌入之后,评论区已经变成了菜市场。
“这篇文章的作者真是个人才。”苏琅靠在椅背上感慨。
“我常常因为跟不上你的关注点而感到自卑。”林岚翻了翻白眼,没好气地说到。
苏琅哈哈一笑,直言不讳:“这文章说的东西都没什么大问题,和我们自己知道的也没什么出入,而且他还真没说错,我到目前做的这些事都是为了炒作。”
林岚点点头,文章她先看过一遍了,还真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不论是苏琅发布第一首歌时候的经历,还是到后来《清明雨上》的现场,这篇文章内写到的都是极其详实的。
仿佛作者才是故事里主人公。
因此几人都想到了这文章的作者应该是业内人士,而且能量绝对不弱。
“好了,多想无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切都还没明确,不必自乱阵脚,下班回家休息吧。”
苏琅伸了个懒腰,收拾好办公室之后,带着姜琳就回家了。
今天留下来加班纯属意外。
至于林岚,则是在动用自己的人脉调查这篇脖文的来源。
可惜的是,直到这件事的热度消退,她也没能查到幕后黑手是谁。
而随着这篇文章的发表,不少之前已经偃旗息鼓的呼声卷土重来,声势比之前更加浩大。
相比一些二话不说上来就问候爹娘的私信和评论,不少人选择了更加柔和的阴阳怪气问法。
诸如。
【请问音乐的学习如何速成,求大佬指点,让我们也跟着挣点钱啊。】
【我十分想知道怎么做到半年时间自学乐理成才,同时还游刃有余地驾驭多种风格?】
……
等类型的评论与私信不断出现在苏琅、姜琳、琳琅工作室三个账号的后台。
对此,苏琅和姜琳的私人账号采取的措施是置之不理,工作室官方账号则是日常更新。
用他的话来说,会叫的狗不咬人,但是膈应,所以要做的就是悄悄走过去,一棒子打翻。
节目播出的第三天中午,黄老爷子在围脖上发表了一篇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