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了一眼太子妃殿下,正好那人也在看她,太子妃已经不年轻了,二十五六的样子,这明显的超过了她的实际年龄,因为二皇子才20岁,那么大皇子也不会有多大,但是看外形,长得有点老气。
太子殿下经常要出去做事,不时的暴露在阳光下,脸色偏黑,一个冬天也没能把他养回来。
有一句话叫做了牛挨雷打,就是说干的越多,下场可能越不好。
听说皇帝陛下嫌弃太子太平庸,没有那种锐意进取的少年意气。干什么都生搬硬套,不够活泼跳脱。
难道这不是皇帝陛下曾经希望的吗?太子乃国之重器,当初被教导了身尊行重,现在变成了有板有眼的人,又不讨喜了。
太子妃朝着初晴点了点头,面容端庄,笑容友好,她穿了三翟衣,加重了她的身份和气质,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初晴没有想到她对自己的表现是这样的,这个看起来总是居高临下的人,对皇后娘娘也是很淡很淡,淡得就像她们根本不认识。
初晴听得人模模糊糊的讲过,她们婆媳两个动过手,这在贵人之间简直是不可思议。
据说两个人抓着头发打,败者当然是皇后娘娘,所以他们现在的情状十分的尴尬。
初晴第一次见到皇后娘娘的时候,觉得她是个好人,有点可怜天下父母心,想好好的与皇后娘娘相处,后面几次发现她对自己并不好,眼神有点躲闪,最近好像又想好了,这种忽冷忽热的性情,让她觉得太子妃很有可能真的会被激怒。
太子妃出身于定北侯家,父亲是定北侯世子,老定北侯还在,因为北方战事较少,驻守在北边儿的定北侯,兵多将广,这几年经营的铁桶一般。
皇帝陛下早就对太子不满意,如果不是怵着他的老丈人定北侯世子的一呼百应,很可能早就废了太子。
皇后娘娘当初给太子娶的这个媳妇,太子殿下很满意,但是按照皇后娘娘的心思,多子多福,多孙多寿,千方百计的像给太子娶良娣良嫒,就因为这种事情,草成了母子离心,后来婆媳两个又打过,一来二去的就不来往了。
两个女人都是心高气傲的,谁也不服谁,这太子妃连生两个女儿,皇后娘娘又动了给太子纳良娣的想法,最后也没有得逞,现在人家还是只有夫妻两个。
传说这两个人好的如胶似漆,只要太子殿下回东宫,基本上不出门,一心一意的陪着妻子女儿。
他也很反对母亲给自己纳良娣的事情,他认为自己父亲之所以不喜欢自己,就是因为更喜欢那些妃嫔的儿子,所以小妾这种问题成了他心头大忌。
像逍遥王这种把几个几个的女人抬回家的,在皇室真的是少数,可这么做还正合了他皇父的心意,皇家的男人,就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气势,而不应该被哪个女人束缚住,牡丹花下死这种行为是让人唾弃的。
曾经听到过一个笑话,有人挖了一个鱼塘,后来因为那人并不会养鱼,养来养去入不敷出。最后把鱼都养死了,后来就把那个鱼塘废弃了。
那鱼塘废弃了以后就长了很多的浮草,看上去跟塘边的水草差不多,当地的人肯定是不会朝那里去的,因为知道那里是个鱼塘,可有一天有外地路过的小两口不知道,以为那里是一片平坦坦的草地,准备在那里休息一下,两个人一屁股坐下去,一起掉到水塘里去了。
现在皇家的气氛就跟那个长的水草的水塘一样,大家都很冷静,可是一不小心就要掉下去。
初晴今天晚上是第一次见到刘河清,没有人告诉她谁是刘河清,是因为那个人坐在太子夫妇的下首,长得很俊,目光有点冷历,看起来他跟老三老四甚至老五都处的相当好,兄友弟恭。
那人的眼光不时的朝着初晴看过来,仿佛是不经意,但是每一次眼神里都带着探究和疑惑。
初晴抬起头来和他对视,眼神不躲不闪,甚至偏着嘴笑了一下,这以后那人再也没有看过她。
初晴觉得,现在自己已经成了大家的笑料了,这个人看过来还是想笑自己,只是尚未来得及。绝对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这混账东西对自己的伤害已经够深了,难道还想再来踏上一只脚,再把自己往死里踩。
不过看到这个人跟谁都混得熟的样子,应该是个好性格的人才对,当初为什么非要把自己退掉呢?真的是嫌弃自己太小了还是怎么的,可总有一天要长大的呀!他现在不是还是没有娶妃吗?
现在看来,倒是正宫娘娘生的这几个孩子,有点与他人格格不入,会不会是自持身份。
初晴感觉这样的晚餐吃的很累很累,正经八百的坐在这里,除了去更衣,再也不可能自由起来活动一下。
初晴看了看身边的两人,这两个是自己的家人了。想起来就有点觉得可笑。
杨晚牧全程没有吃什么东西,只喝了一点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有可能她的马车里带了吃的,也有可能藏在袖笼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