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背包里塞了几盒拌面和拌饭,怕不够吃,又塞了点小零食进去。
一提到去找世外桃源我就是这个反应,我们在坝美差点被困死,这个浦岚村一定也不容小觑。
陶久东奔西跑了大半天,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两把胳膊大的铲子,隔着衣服藏进了刚买的包里。他还买了备用手电筒、登山绳、移动电源之类的东西,行李箱寄回了北京,毕竟带着一个大箱子走来走去也不太方便。
要带的东西差不多齐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浦岚村的地址,陶久找朋友问了几次,都说没听过这个地方。想来也是,世外桃源要是人尽皆知,过几年就会变成另一个坝美了。
我本来想再问问高寒,可他连个联系方式都没有留下,要想问他更是难上加难。
我翻了一下手机,没找到什么可靠的人,发布在网上会吸引别人的目光,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在这种情况下,我猛然想到了阿雪,她一定有办法查到浦岚村的地址。我打了个电话过去,几十秒都没人接听,我只好发条短信问了两句,继续在聊天软件里寻找比较可靠的人。
没想到才刚过五分钟,阿雪就给我回了条短信,她用十几行字概括了一下浦岚村的情况,还在下面发了几张照片,最后是浦岚村的地址。
我本想拿到地址就道谢,可她办事的效率实在是惊人,连简介和照片都翻出来了。这让我有些不好意思,请别人做一件不收钱的苦差事挺不道德,我连忙问她委托费要多少钱,有没有什么付款方式。
她倒是不紧不慢的回了句:[你等等。]随后又沉默了几分钟。
我等的有些枯燥,又把浦岚村的简介看了一遍。
浦岚村的景色和坝美差不多,进村要穿过山上的森林,森林有几万平米,山路也很陡峭,需要有导游带路才能进村。
浦岚村只有十几户人家,穿衣风格还停留在几十年前,村子的面积很大,村后有十几座山。村民讲方言和汉语,目前讲汉语的人居多,所以不用担心沟通的问题。
后面几行是信仰风俗之类没什么意义的介绍,可以忽略不看。
这时阿雪终于发来了短信:
[加我微信。]
我打开微信,发现阿雪已经通过手机号找到了我,她的头像是一个动漫人物,名字我说不上来,应该不是什么出名的动漫。
[微信有钱吗?转我50。]刚加为好友她就问道。
我马上发了50块钱的红包过去,她领完就又不回复了。
[谢谢。]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道个谢。
我把找到地址的消息告诉了陶久,他立刻联系了白姐,借来了一辆二手的越野车。收拾了一整天,我们在第二天的清晨出发了。
陶久开车的技术不错,路上没什么颠簸,但我没心情看沿途的风景,就坐在副驾驶上睡了一觉。
离开繁华的城市后,汽车踏上了乡间小道,气温比城市里低了许多,我睡了两个多小时,睡的很安逸。
将近中午时,我迷迷糊糊的醒了,周围的道路已经变成了歪歪扭扭的泥路。我看了眼汽车上的导航,前面就是大片的森林,附近只有一个小村落,要是找不到路,今晚可能就要在这里歇息了。
我下车转了两圈,“没路了吗?”
“附近的路都没了,先找个村里人带路吧。”陶久把车停到路边,背起包跳了下来。
村口有两个中年妇女正并排坐着洗衣服,看到我们走过来,脸上写满了疑惑。
陶久和她们套了下近乎,临时表演了一段“因为我们喜欢世外桃源并且很关心你们村子的状况所以特地来观察风土人情”的戏码。两位大婶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其中一位盘着头的大婶转身走进了屋里,片刻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走了出来,他远远的望了我们一眼,驼着背走上前。
“你们是城里来的人?”老人用很标准的普通话问道。
“平时住在大城市里不太安逸,想来世外桃源看看。”陶久一本正经的解释道,“我们有个朋友,他以前来过浦岚村。听他说这里的环境不错,我们就想来这里住几天。”
“哦,出来旅游啊。”老人指了指身后的另一座房屋,“要上山就得请我们村的老品,村子里只有他认识路。昨天晚上也来了个年轻人,你们可以和他商量商量,四个人上山比三个人安全,山上的野兽怕人多。”
不是说没什么人知道浦岚村吗?怎么会有人抢先我们一步?又或者是高寒提早一步到了?
我偷偷碰了下陶久的胳膊,他显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随即向老人询问了那个年轻人的样子。
老人说,那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他也对浦岚村很感兴趣,今天早上还在和老品商量进浦岚村的路线,现在应该在玛婶家吃饭。
玛婶是刚才的另一个大婶,她把我们带到自己的屋里,她的丈夫和孩子正围着桌子吃午饭,并没有什么十几岁的少年。玛婶用问了丈夫两句,说村头在挖水井,那个少年跑去帮忙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