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们七手八脚的把赵学成和孩子,拉上岸来之后。
落水的孩子,只是有些被吓到了,并未受到任何的伤害。
而赵学成的双腿,被冻的失去了知觉。
回到家后,找大夫诊治时,已经为时已晚。
他的双腿不仅冻得失去了知觉。
而且大夫说,他的后半辈子,将会永远躺在床上。
附近的乡长、里长。田伍长等众位大人,听说赵学成的事迹以后,亲自前去慰问他。
赵学成的事迹,也被衙门里,一度当成楷模,进行宣传。
可是,赵学成的父母,年迈多病。
赵家所有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赵学成夫人,马小娟的身上。
有家养桑蚕的地主,可怜老赵家,便让马小娟去他的桑蚕房帮忙养蚕。
审理此案的大人,一度怀疑,赵学成是不是被自己的结发妻子马小娟所杀?
两位老人发现自己的儿子已经死了,不忍心失去赵家的唯一劳动力。
他们更不忍心,看到自己年满十岁的孙子赵华,失去父母。
想想他们两个已经是黄土埋到脖子上的人了,便出此下策,一起去知县衙门,为儿媳顶罪。
可是,经过现场官员的一再勘察,以及仵作数次验明正身。
他们得出来的结论是,此案与马小娟并无瓜葛。
杀死赵学成的凶手,确实是他年迈的父母。
此案一经传出,就立刻引起凤阳府的轰动。
对于此案,知县衙门也实难妄下定论。
听说此案的众人,都无法理解。
两位老人亲手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残忍杀害,到底是为了什么?
衙门里,同样面对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两位疾病缠身的老人,哪里受得了阴冷幽暗的监牢生活。
若将他们监禁起来,负责牢狱的办案人员,还得请人照顾他们。
虽然两位老人一再承认,是他们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但此案疑点重重。
他们去县衙自首之后,知县大人念其老迈。
而且,觉得此案并不是这么简单,便让他们回家,等待此案的进一步审理。
可是两位老人在公堂上,不断的磕头,请求知县大人,判处他们的死刑,并把他们收押入牢狱。
后来,在县衙的调查下,确定二老是杀害自己儿子赵学成的凶手。
知县大人觉得他们家可怜,而且二老又是主动投案认罪。
并未将赵学成的父母判处死刑,也没有因此将两位老人收监。
此事暂时搁置下来,有点儿不了了之的意思。
赵学成被杀后的半年。
老赵家发生的另一件事,再次传遍了整个沙河镇。
在县衙的公堂之上,审理了一桩男女通奸的案件。
一般这种事情,家里的妇人发现之后,找几个下人,当场动用私刑便可。
可是这家妇人气不过,将与其夫君通奸的女人,扭打送至县衙。
审理此案的大人,万万没想到,此女竟然是马小娟。
这种案子,一般以处以杖刑结束。
可是经过审理,知县才知道,马小娟每日在外,种桑养蚕,只能赚得几个铜子儿,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
公公婆婆年龄大了,没有一丝积蓄。
万般无奈之下,她才出卖身体,与人通奸。
以此赚取钱财养活一家老小。
最终,此案也不了了之,知县大人把她当庭释放。
又过了一个月,神山县的说书先生们,好像跟商量好似的,都在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名字就叫:苦命卖身妇。
从众位说书先生的口中,讲出了赵学成的老父母,亲残忍杀害儿子的真实原因。
原来,两位老人身无积蓄。
赵学成双腿废掉后,赵家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
加上两位老人体弱多病,经常靠抱着药罐子过活。
家里每月用来买中药的钱,就是一大笔支出。
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赵家,莫说是留有余粮,就算是维持正常的一日三餐,也都是东补西借。
为此,赵家欠了一屁股的债。
可正是这一年,赵华到了上私塾的年纪。
赵家此时已经是负债累累。
马小娟听说当年赵学成救的孩子,其父亲苏建仁正是神山县县衙里正九品主簿,负责神山县学政诸事。
马小娟三番五次的找到苏建仁,想请他念在自己的丈夫,对他孩子有救命之恩的份上,求他帮忙,安排自己的孩子进私塾旁听。
可是,苏建仁言辞拒绝。
他拒绝的理由很简单。
原因是,私塾不是他一个人开的,若想进去读书,必须要如数上交银两。
进私塾的三十两银子,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马小娟实在没有办法,她到处求人借钱。
最终,挨家挨户的借了三十两银子,总算让儿子进了私塾读书。
对于有些家庭来说,区区三十两银子,并不是一个大数字。
可是对于马小娟一家来说,这就是一笔下辈子都可能偿还不清的巨债。
为了还债,马小娟不仅白天养桑喂蚕,夜里织席贩履。
他那年迈的公公婆婆还要出去讨饭吃。
两个年迈的老人怎么会了解,就算是讨饭,也都是分三六九等。
他们跑去别人的地盘要饭,挡了别人的财路。
对方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终于有一天,另外一伙儿讨饭的人,对老两口动了手。
婆婆为了让公公先跑,和那些要饭的纠缠了起来。
最终,婆婆的左腿被打断,身上还留下很多伤疤。
婆婆毕竟年迈。
这些伤换做是在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身上,修养几日便可生龙活虎。
可是放在马小娟的婆婆身上,无疑差点为此送了命。
为了救治婆婆,马小娟奔走借钱。
前后花了五十两银子,才把婆婆从鬼门关拉回来。
此时,老赵家已欠外债近百两银子。
这么巨额的外债,仅靠马小娟一人,白天黑夜的连轴转,也无法还清。
最终,为了养活一家老小,还清外债。
万般无奈的马小娟,只有卖身这一条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