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游子的故乡情
“这就是传说中的板桥?”
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样子的光头男,站在“板桥”上面四顾看着,问道。
他已经在这座石桥上面来回走了N遍,感受着家乡的气息。
一个高挑身材漂亮女孩手里拿着相机,不停地拍摄着。
“板桥是老早的事了,后来修建了这座石桥。”镇府领导上前,介绍道。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老河道上面有一座木板桥。这座木板桥存在了多少代,远近闻名。后来河道改道了,板桥就没有了,在这里修建了新的石拱桥。
可是!在人们的记忆里,还是有板桥的。
很多人来到这里没有看见板桥,都会询问“板桥”。久而久之,新石桥被人继续称为板桥。
为了尊重世人的记忆,所以!这座石桥就改名叫“板桥”。
新石桥建成的时候,是有名字的,就叫“新石桥”。
要知道!在河道上面建一座石拱桥的代价。真的!不容易的。在那个时代,是一件大事。
夸张一些,相当于后世建一座长江大桥。
当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影子都没有。
可见!在乡下修建一座石拱桥是多么地不容易。
可是?当地以及周边的人,都不认账。
本地人还容易接受,愿意按照上面的人说的,称为“新石桥”。可是!外地来的人,都是冲着“板桥”来的。所以!他们继续叫板桥。
自然!也有人误会认为:板桥就是新石桥,新石桥就是传说中的板桥。以讹传讹,板桥这个名字就这么保存下来了。
再后来!尊重民意,就把“新石桥”这个名字改回来了,继续称为“板桥”。
再后来!就有了“板桥镇”。
以前!板桥的另外一端有一个村庄,就是最早的“板桥镇”。再后来,有一年发大水,河堤破裂把这个村庄给淹了。因此!“板桥镇”就搬迁到附近高地去了。原来的板桥镇,被人称为老街。
老街!区别于“新街”而来的名字。
“农家凹从板桥过去,往那边,进入那边的山凹,就是你的故乡农家凹……”
镇府领导用手指着农家凹方向,向光头老男人介绍着。
这个光头老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光头李。农义云的本家、好友,牟建中的客户、好友。
那个拿照相机不停拍摄的高挑身材美女,正是光头李的女儿李依依。
李依依不能适应米旗国的生活方式,被学校劝退了。
她也因为无法接受西方文化思想,被认定为精神出了问题。
回到国内,她的“精神问题”就自愈了。
过了板桥,是一片良田。其实!这里是曾经的老河道。
以前!雨季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汪洋。
修建新河道后,这里变成了良田。
不一会儿,来到传说中的“沙塘”,也就是余霞云、余朝红姐妹二人遇险的地方,与东乡教师爷陶某人生死搏斗的地方。
过了沙塘,再走一段路就是往山脚下的上坡路。
转过一个山弯,就可以看见农家凹了。
“那里!就是您的故乡‘农家凹’。”
听说那里就是传说中的农家凹,光头李激动得要流泪。
李依依也是一样心情,她不停地拍摄着,恨不能把所有一切都拍摄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一行人就到农家凹的水塘埂上。
站在水塘埂上,就可以看见农家凹的大概面貌。
突然间!光头李有种熟习的感觉:这不是?祖父画的那幅山水画上的地方么?
“呜呜!”
得到确认后,光头李当场就哭了。
不过!哭了两声之后就停住了。但是!眼泪却没有止住,继续往下流淌。
“依依!把老祖宗的山水画拿出来,对照一下!”
李依依也是热泪盈眶,早已不能自己。
听到爸爸的话,她赶紧把后背上面的背包取下来,从里面取出老祖宗少年时期画的一幅山水画习作。
这是一张黄色粗糙宣纸,很厚的那种,有些粗糙布匹的感觉。
画面并不大,也就五十左右公分宽,八十左右公分长。
展开画面,将画面与农家凹地形对照着摆放。结果!几乎是一模一样。
“这!就是我曾祖父的家!”
光头李用手指着画面上面,对陪同的领导们说道。
镇府领导看了看,眉头当场就皱了起来:光头李手指的地方,正是农义云的家。
当然!是大概的方位。
山水画中的山,就是农家凹两边的山。
水塘!正是农家凹中的这个水塘:蝌蚪状。
神似!
人家画的是山水画,几笔勾勒,没有具体的物景。但是!画的就是农家凹。
“喝!”
“干了!”
“我敬你你不喝?”
“你喝多了!”
“我没有喝多!是你不给面子!”
“……”
就在这时!树林中的一户人家传来喝酒吵架的声音。
一个人可能酒喝多了,找别人喝酒别人没有答应他。结果!惹他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