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爆发前,乃至二战爆发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和德国有过相当长的一段蜜月期。
凡事总有缘由,为啥德国和中国那么好?这得从当时两个国家的主政人蒋介石和希特列说起。
老蒋一度认为,如果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法西斯主义理论结合起来的话,那就是治理当时中国乱世的法宝。民国时期有一个叫做“复兴社”的组织让人不寒而栗,说白了就是一个特务组织,这个组织就是老蒋效仿德意志法西斯的产物。
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后,为了推行其侵略扩张的主张,于是决定大力发展军工业,发展军工业需要大量的资源做支撑,德国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这资源从哪儿来?希特勒把目光落在了中国。
在希特勒的眼里,中国就是德国获得“稳定的战略资料来源地”。这就有意思了,老蒋对希特勒崇拜有加,并且希望加大与德国的国际贸易,希特勒又需要中国的资源,二人一拍即合。
1936年5月,《德华信用借款合同》签订,中德两国的关系渐入佳境,希特勒向蒋介石赠送了德国国防军荣誉军刀、自己的照片,以表示其“敬仰钧座及贵国之微意”。蒋介石也趁希特勒生日之际,致电赞扬希特勒。
这还不算,德国还赠送蒋介石三辆汽车,其中一辆与希特勒检阅军队时所乘的一模一样。“来而不往非礼也”,蒋介石则直接向德国国防部长、经济部长、航空部长等政要授勋。
德国还向中国派遣了大批的军事顾问,除此之外,两国之间的战略物质和军火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战略物质嘛,主要是中国向德国出口钨砂(造枪炮等必不可少的战略原料)、锑、锡等重金属原料。军火贸易,则主要是德国向中国出口枪炮等物质。
德国出口给中国的军火还有布雷艇、野战**炮,高射炮牵引车**炮、炮艇、**快艇、高射炮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党当局已有一支8万多人全部德式装备的部队,在淞沪战场上曾作为主力使用。
日本全面侵华后,中日两国已是不共戴天。但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结盟,结盟不要紧,得拿出点诚意来呀,德国的诚意就是“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中之领导地位”。
这还不算,希特勒竟然还宣布承认汪精卫伪政权,国民党忍无可忍,老蒋嘴里骂道,“娘匹西!”然后正式宣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1941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同时向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宣战。
果然是花无百日红,果然是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德一对好基友,就这样彻底交恶。但是,在1942年的时候,转折来了。
1942年这一年,希特勒又开始向中国抛眉弄眼,要引诱中国他们签订一份《中德军事密约》,希特勒想干啥?想把中国绑在轴心国的战车上,拉拢中国“突攻印度,与德合作”。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回忆,则更加鲜明地揭露了希特勒的阴谋,之所以要拉拢中国合围印度,就是要“分兵越过伊朗,进驻波斯湾,与日本在印度洋会师”。
老蒋是**湖,希特勒的伎俩自然瞒不过老蒋的法眼,对于希特勒的态度,他在日记中写得非常明确,“对德国路线,勿再探索为宜,不如严令拒绝之。”
由于李明的出现日本已经给希特勒踢出了轴心国,老蒋拒绝了希特勒,希特勒有找到李明,李明在欧洲有产业,现在的密支那由于面积太大,日军势力强大,加上英军第一军军长的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当时他在战场上沉着指挥英军的有序撤退,并且跟随最后一批英军撤离敦刻尔克。正是因为亚历山大将军在这次大撤退中的表现十分出色,当日军发动珍珠港事件后不久,随即攻占东南亚上的英军殖民地,当时缅甸等地的英军也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于是亚历山大将军被丘吉尔派往缅甸,然而亚历山大将军很快就发现,在缅甸的英军毫无战斗力,特别是士气低落,而且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由于英国殖民者在当地横征暴敛,导致许多缅甸本地人自愿成为日军的帮凶,成为日军的向导。此时的亚历山大将军十分清楚,再死守缅甸,恐怕最后的这点兵力都会损失殆尽。
于是他便想到了撤回印度,大家要知道的是,当年亚历山大之所以能够在敦刻尔克安全撤退,是因为有数万法军的拼死阻击。如今来到缅甸后,他自然将眼光放在了中国远征军身上,毕竟这些装备落后的中国军人,在仁安羌拯救了7000英军的性命。此时东南亚上的盟军最高统帅可是史迪威,亚历山大做一件无耻的事,居然以组织曼德勒会战为名,要求将远征军的精锐调往乔克巴,目的是保障英军的安全撤退。最终中国远征军被迫接受史迪威的军事指挥,此时英军一路西逃,丢下所有的武器装备,一直撤回到了印度。据统计,当时安全撤回到印度的英军有3万人,亚历山大再次成功拯救了数万英军士兵的性命,然而大家要知道的是,亚历山大之所以能够成功撤退,是因为出卖了中国远征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