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两府大大小小驻军卫所参将中军等基本上都来了。这样的议会,冬生在过去四年间不少参与,最开始是作为周至的随从侍卫,而后是列席旁听的千户,接着是凉州参将,现如今居主位成了统筹全局之人。
列席的诸位将领按照以往惯例和顺序依次汇报了三个月以来的驻防问题。卫总督认认真真听着,有问题也都直言不讳提出来。起初他们多少有些不屑的,态度也是淡淡的,但随着卫冬生一针见血指出他们布防之中的漏洞,多数将领对他有些许改观,或许陛下真的是火眼金睛知人善任。
大同屯兵五万,肩负戍卫西北和北面两道防线的艰巨任务。虽然归于陕甘总督辖制,但仅大同驻军就占到了整个陕甘驻军的一半。大同守备王文宗虽未参与过大型战事,但其练兵布阵的本事也是不容小觑,又是勋贵世家出身,以往的总督也都会给足他面子。
“天冷了,大同缺衣少被的,希望总督大人能体恤下臣,多给些补给。”王将军一开口又是要钱要物资。
卫总督沉思一会,“今年的军需我已经向皇上上书,批复之后定然不会亏了你们大同。”
“哼,又是这些推诿之词,何时能够批复?”王将军有些倨傲。
“陛下何时批复,我说不准。武将军耐心一些。”总督好言相劝。
“耐心?老子手下五万口人等着吃饭等着穿衣呢,你叫老子怎么耐心?”王将军嚷嚷起来。
几个将军也附和起来,“缺衣少食的怎么过冬。”
“这是去年军资调拨的账簿,大同先后分走的粮饷物资占到全年调拨的六成,凉州大营不过百分之三。大同驻兵重镇,凉州却是西北前线。我言尽于此,望武将军好自为之。”总督拿出账簿,“还有其他几位将军,需要我再一一跟大伙核对吗?”
众将军均不言语,卫冬生继续道:“陛下驾崩,江南水患,朝廷有难处,我等自然也要多少分担一些。”
“我凉州大营今年动用物资不过百分之二。”终于成为一方主将的孙耀武将军接口道,“省下来的还不进了你们口袋,嚷嚷什么。”
“那是听说凉州来了个有头脑的同知,税收翻倍了吧?州府所出部分充足,自然不需要朝廷那一份啦。不如孙将军全都让出来好了。”朔州参将阴阳怪气。
“哼,得寸进尺!”孙将军讽刺:“不然你们也想办法请一个蒋同知那样的奇才啊。”
“你们也是运气好罢了。”
“够了!”卫将军忍无可忍,呵斥道:“没完没了。除了军需分配还有别的事情吗?”
见没人答话,卫总督宣布:“今日暂且到这里。”
诸位将领鱼贯而出,只余下孙将军和盛老将军。
“王将军世家出身,又掌兵五万,倨傲一些实属正常。以往辎重分配都会向大同倾斜,你何必当着所有人的面给他指出来,让他难堪呢。”老将军有些担忧之色。
“哼,他也就是养兵练兵的将军,都没有真刀真枪上过战场,纸上谈兵之徒,有什么可倨傲的。”孙将军嗤之以鼻,“每回要粮草倒是积极,让他当军需官得了,带什么兵打什么仗。”
卫冬生知道目前的西北的诸位将领中也就只有盛江军和孙将军两人真正和他一心,“多谢盛江军提醒。只是我不打算再如此倾斜,让边关浴血的战士寒了心。也多谢孙将军仗义执言。王将军领兵练兵都是好手,为我西北培养不少人才,威望还是很高的。”
“你既然知道王文宗颇有威望,此番还针对大同,确实为何。”盛宏奇道。
“其实前几日我整理陕甘军务之时发现此处疏漏,前夜跟周将军秉烛夜谈,已经提出初步的整改意见,周将军亲自带信回了太原,如果晋王也能支持,我们就准备上奏朝廷,重新规划部署陕甘驻军。”
“此事干系深广,你为何不拿出在今日议会讨论,岂可贸然去信太原。”盛江军听得直摇头。
“在这议会讨论?那些油水足又不用直面突厥人的将领可会同意?我敢说,卫大人要是方才提出,他们得打起来。”孙将军依旧直言不讳。
“孙将军所言极是,我怕走漏风声。只要能得晋王支持,此事就好办,如果晋王不同意,那暂且搁置,日后再想办法。”卫总督也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什么结果。
“新官上任三把火,你这火烧的不小,小心烧到自己。”盛江军叹气。
“我老孙支持你!你看先前兰州都成什么了,将军小妾,督抚歌姬都成了细作,人家八百人渡了黄河而来他们居然毫无察觉,拿着最多最好的辎重,在那儿养尊处优,对我我凉州还有嘉峪关浴血的将士着实不公!”
“如此沉疴非一朝一夕造成,我建议慢慢来。”盛江军还是不看好。
“我知道将军好意。但时日更久更不好除根。这个想法没有得到晋王支持之前,还望两位将军帮我保密。拜托了!”
三人说完话,一同前往卫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