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侍琴
如画在游廊里施施然漫步而行,上午的阳光从廊檐上洒下来,将她纤秀的身影曲曲折折地映在房屋的墙壁、门楹和窗棂上。
“如画姐姐,你这身衣服真好看……”两个女子追上来,满脸带笑地说道。
“当然了,是少奶奶给我新做的……”如画尖尖的下巴抬得高高的,突然又似想起了什么,“姐姐?泠香、苩薇,我比你们两个年岁大么?”
“如画姐姐可是少奶奶身边的人,别说是我们俩,就算是张二嫂见了你,也得叫一声姐姐。”泠香和苩薇赶紧笑着解释道。
如画睨了泠香和苩薇一眼,脸上露出笑容,“说吧,你们俩有什么事?”
“如画姐姐,今天大年初一,我们想出去街上买点东西……”
“今天好多人都要出去,腰牌都快用完了……”如画哼了一声,“罢了,你们来我屋里拿吧。”
将军府的角门里,时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女子进出,对街的茶果铺子屋檐下,一个穿着半旧粗布短袄的精壮汉子徘徊而立,远远地向着将军府的方向眺望。这人一大早就在这里了,既不吃茶也不买果子,晃来晃去让人心烦,茶果铺子的店家皱着眉头,看了看这人壮实的胳膊和眉宇之间隐隐的桀骜之气,将嘴边的恶语生生地咽了下去。
“栀少奶奶、迎眉姐姐……”泠香和苩薇在角门处查验腰牌,却看到小栀带着迎眉施施然走了出来,俩人赶紧躬身行礼。
茶果铺屋檐下徘徊的谢庆元停住了脚步,眼睛猛地一颤。
吃完新年的早饭,杨铭就回房间补睡觉,妤黛给他铺好了被子,侍立一旁接过他脱下来的衣服。
杨铭喜欢裸睡,不过妤黛在身边,他也不好意思全脱光,剩着一条三角短裤就钻进了被窝,厚实的被子刚铺下,还有一些寒冷,他身子不觉缩了缩。
“将军以后要就寝先跟奴婢吩咐一声,奴婢也好先将被窝暖了……”妤黛弯腰给杨铭整理肩膀处的被角,轻声说道。
“哦……没事。”杨铭说,“你去休息吧,我先睡会,累了。”
一觉醒来,也不知睡了多少时候,他睁开眼睛,朦朦胧胧回了回神,却发现妤黛仍在桌子边手撑着头坐着。
“妤黛,你还没去休息啊?”他奇怪地问,“我睡了多久?”
“将军,您醒了。”妤黛赶紧站起身来,“奴婢怕将军要茶水服侍,一直在这守着……”
“这……不用,你在外间休息,有事我会叫你的。”杨铭下了床,妤黛赶紧拿了衣服上前侍候。
窗外艳阳高照,这大年初一的,万象更新,杨铭伸着懒腰在屋里转悠了几圈,决定做点事情。
古人在新的一年里,都会祈祷五谷丰登,看来这农业才是第一件大事啊,穿越至此,将来这粮食问题,总得想办法解决,他决定今天先搞农业。
打开笔记本电脑,从行军袋里拿出一个USB3.0TypeC移动硬盘接上,杨铭开始寻找资料。
这个移动硬盘里有一个“宝库”,那就是杨铭读大学的时候,在网上花几百块美元买的一个电子图书库。因为国外的大学那时候还是习惯使用传统的图书馆,对图书的网络化、电子化不太重视,做课题时有些基础资料经常要跑图书馆去查,杨铭懒得跑图书馆,先是花二十多美元买了个国内超星电子图书馆的帐号,结果用着时好时坏,后来趁回国的时候干脆买了个装载着超星汇雅数字图书馆的移动硬盘解决问题。这玩意花钱买的,一直没舍得扔,退学后有时查查资料看看书什么的,也会拿出来用用,现在穿越了,这东西就是无价之宝了。
他打开超星阅读器,检索了半天,挑了一本《农田水利》,调出来看看扉页,心中顿时大喜。这书是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70页,繁体中文横排。中国1964年推行简化字,如果是之后出版的书籍,这简化字拿出去会让别人疑惑。以前他还嫌这个数字图书库有些书籍资料太老旧了,现在这反而成了优点,在这个时代,不嫌知识老旧,就怕知识太新,与时代脱节太远,成了空中楼阁,只好看,不能用。
“妤黛,你帮我看着,我去拿点东西。”
“是。”妤黛轻声答应,眼睛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里的书籍页面,满脸都是惊讶。
到后院的卡车上搜寻一通,杨铭搬了一台惠普的商用激光打印复印一体机回来,接上电源,用笔记本电脑的WIFI直接连上打印机,刷刷地几分钟,A4纸正反两面打印的书籍就出来了。打印出来的页面都是书的正文,至于封面、版权页、前言之类的,就不打印了,免得别人看了疑惑,也免得给自己增加麻烦。
30多页A4纸,不厚不薄的一本,用两张蓝色的A4纸上下盖着当作封面,拿长柄钉书机一按,一本漂亮的书就出来了。
“妤黛,研墨!”
杨铭心情大好,提起笔用他那四流书法在封面上正楷题下了“农田水利秘籍”一行大字作为书名,下面又用小楷写上“崇祯三年孟月”。这孟月是正月的雅称,题在书上显得有文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